来源:爱游戏网页登录入口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15 12:07:31
“?”是什么?它是一个汉字,读音Jiong;“?”的含义是什么?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
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写;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在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吧”,跟帖有10600多个;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有的博客起名为“?猪”,等等,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比如有人以这个字为由头开设了一家奶茶店,生意很好;比如还有一个关于“?”的专门网站。为什么这样一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据了解,“?”字在中国康熙字典里也有显示,后被网络进一步宣张,现在成为一种罕见的网络文化。
“近日地球上出现一些分布在各地却有一个共性的人群,这些人都有一些很费解的能力。有些人称他们为壮士,但更多的人称他们为‘骚扰者’或者‘失败者’,或者叫做‘超?英雄’,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但是,‘?’是他们的宿命——”
这是在一个视频短片中的一个开头语,这个开头语是专门为一个叫做“一日一?”专辑所做,而这个专辑设置在现在比较流行的“优酷”视频网站中。记者发现,所谓的“一日一?”就是一天一个短片,一个短片表达一个意思,时间长短不等,有“穿大裤衩的女人”、“费解的司机”、“采水果的小朋友”、“爱干净的女人”、“上课不许说线多篇。每一个短片基本是漫画的形式,而这些漫画中无处不显示出“?”字演变出来的各种心态,这些视频短片的点击量从2万多到46万之多,总点击量远远超过百万。
目前,网络上可以点开的“?论坛”有500个以上,类似的“大?村”“?字营”更是层出不穷。“?”这种难以把握的东西,在虚拟的网络中成了聚合性的力量,成为区分网友类别的依据。
2008年4月18号,?论坛发布了新的奖惩制度,在这个奖惩制度中,“?”成了量度单位。该制度称,“?值”的积分单位为“?”,主要用来奖励对论坛有贡献的会员,论坛根据注册会员在论坛的发帖量以及在线时间,对他们进行“?值”的评定,“?值”与会员的等级以及所享受的权利密切相关,0~100分为小?;100~500分为?民;500~2000分为队?;2000~5000分为团?;5000~1万为牌?;1万分以上为湿?。
“这是什么字啊?”湖北大学西门外有一家“?”字奶茶店,门店上方的招牌上,印着大大的“?”字,让南来北往的人不时停下脚步,奶茶店老板的目的达到了,“竞争激烈,奶茶主要面向学生,肯定要时尚一点了。”奶茶店老板一开口,就知道他是典型的网络达人。
如果只是招牌上玩玩伎俩,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不过据大家介绍,“?”字奶茶店的奶茶,真的有特色。要一杯这里卖得最好的“特色?奶茶”,喝一口,有点咖啡、有点茶的奇怪感觉。看同行的朋友,脸上的表情早就拧巴起来,似乎真的成了一个“?”字,“难喝也是一种味道啊。”有客人认为?茶应该就是这个味儿。
2006年年底,记者第一次接触“?”,是一个公务员朋友通过QQ上发来,这位朋友很神秘地告知这是个汉字。商务印书馆1772页的《现代汉语词典》,记者试过了所有的查阅方法,居然都找不到“?”这个字。请朋友告诉了网络输入方法,百度之后竟然发现有1200万条信息。“只能说明你老了。”朋友很得意地说,这个字,只要会上网的90后多半都认识。
“上学期英语59!”差一分及格的事如果在90后群体中出现,周围估计立即就会发出“?”的感慨。这个字似乎已经成了90后网友的一种标志,“如果我发了个‘?’,他问我怎么读,我就绝对不相信他只有17岁。”16岁的小王说在网络中,“?”这个字是可以用来判断、分清“敌我”的。
网友“水管工”是四川大学一名副教授,他认为用“?”表达情绪,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情。”水管工说,他在大学低年级课堂上说出“?”字时,感觉一下就和90后学生亲近了很多。
“‘?’在网络中是表达悲伤、无奈情绪的习惯。”Sandra Chou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她之前在日本学习了两年媒体,她并不认同“?”字符为90后网民独享的说法:“至少我就是个70后。”Sandra说,像在现实生活中,人悲伤了会哭一样,在网络中,人有了悲伤或者崩溃的时候,就会“?”,情绪显然是和年龄无关的。
?,读音Jiong,本作“?”,像窗口通明。本义:光明,如??(光明的样子)、?彻(明亮而通彻)、?寺(即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牧(?卿,太仆寺卿)。
在网络文化中,?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而在失意体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变态猥琐(?这个字的表情)
关于?的形义,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1.窗户说。许慎《说文·?部》:“?,窗牖丽?,?明也。”2.仓廪说。屈万里:“?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米?”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3.祭名说。于省吾先生:“?为祭名,契文亦作?,通盟。即《周礼》诅祝盟诅之盟……?米连文,盟谓要誓于鬼神。”4.地名说。李孝定于?字取形赞成窗说,于辞义则认为是地名:“卜辞?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
以上四种说法中,以“窗户说”流传最为广泛。韩语在《怀秋诗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大陆与台湾地区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说起?的流行,必须要提到“Orz”,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字,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rz”。
有人这样形容?的魅力:?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哲学;?是平凡的,但是?然一看,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是神奇的,?中有着对世界的探索;?,就是?,用其他的语言无法表达?的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