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解析《天才少女》:别让孩子成为你的梦想“履行者”

来源:爱游戏网页登录入口官网    发布时间:2024-08-18 15:05:09

  自己的孩子今后继承了自己的事业,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这是很多父母长辈的最大期望,但是这样的期望对孩子真的有益处吗?

  电影《天才少女》:弗兰克从自杀的数学家姐姐那里接手其女儿进行抚养,弗兰克不想让外孙女再遭受自己姐姐被外婆强迫当数学家而遭受的痛苦,所以执意让外孙女生活在平凡之中,一直尽力为外孙女打造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但是,其母亲,也就是女孩的外婆不这么想,她一直想的,就是自己的数学梦想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外孙女继承,自己家族的数学成就必须有人延续,自己的外孙女必须替自己完成自己的数学梦想,为此弗兰克和母亲爆发了教育方法的理念上的争执。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也是婚姻的神圣一瞥,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希望,因自己的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自己家族的血液。

  但是孩子和父母毕竟不是相同的人,那么孩子是否一定要担负延续父母梦想的责任呢?

  孩子应该带着父母的梦想和托付去前行吗?孩子应该把父母的期望和托付作为前行的目标和动力吗?

  难道孩子不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构造自己的梦想,来去走自己想要的生活之路吗?

  父母难道可以因为孩子甘于平凡,没有梦想,或者没有延续自己的梦想就对孩子嗤之以鼻并且强加压力吗?

  只不过,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的期望,和给孩子定义理想,甚至把自己认为的优秀的那套标准,把自己年轻时候未达到的那套理想标准强加给孩子,认为孩子就应该被期望做这件事情。

  是父母,也没有不想得到自己孩子的感恩和回馈的,毕竟自己含辛茹苦养育孩子那么些年,自然得到孩子的报答回馈是很开心的。

  然而,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回馈自己的最佳办法是完成自己没完成的梦想,或者继续走自己正在或者曾经走的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梦想替代者。

  很多父母,甚至不清楚自己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无感,甚至不知道孩子愿不愿意和自己坦诚沟通。

  父母对孩子这番的缺乏理解,会让父母心中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孩子就是自己的翻版,是一张自己能任意勾画的白纸,那么自己不需要怎么投入,就可以把自己的希望和意愿放在孩子的身上,而不会遭到孩子的反对。

  事实上,这样的父母是不够理解孩子的,真正了解他人的人一定会看到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那一面。

  父母不要因自己的年龄问题就觉得自身已经不可能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实际上这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发现,世界上仍然有众多大器晚成的人在,仍然有很多甚至已经七老八十才开始创业的人收获了成功。

  首先就在于父母要和孩子去沟通这件事情,比如说父母打算让孩子研究物理,至少要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和孩子商量一下,不要自己先斩后奏。

  其次,在于父母必须提前和孩子沟通,在人生的很多关键节点去和孩子商量,了解孩子的内心的真正喜好和对自己梦想的看法。

  很多父母期望孩子回馈自己的方式是帮助自身实现自身的成就和梦想,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回馈意识。

  综上,孩子成为父母梦想履行者多是被迫的,和父母自身的对孩子缺乏和回馈意识的错误有关。父母必须和孩子商量,了解孩子的心境,明白孩子的心理,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子承父业,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个广受好评的行为,但是事实上在人性多元化的现在,这样的概念并不完全成立。

  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人生放在孩子的身上,不应该把自己的事业全部加给孩子,孩子也有权利选择自身喜欢的精彩人生。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