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家能录播客的“日咖夜酒” 发现文化新业态

来源:爱游戏网页登录入口官网    发布时间:2025-02-25 03:03:30

  上海第一家播客主题咖啡店“风筝店播”在中山公园地铁站附近开业,成为上海第一家播客主题咖啡店。

  2.“风筝店播”的主理人麦磊,同时也是同名播客的主播,他希望这个空间能成为城市人的一个心灵角落、共享客厅。

  3.除了咖啡和饮品外,店里还无偿提供播客录音室,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录制播客节目。

  4.为了可持续运营,麦磊计划在播客节目内容上挖掘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饮品,以及与播客节目内容相关的小文创产品。

  5.除此之外,店里还举办读书会、观影会、展览等活动,为同频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中山公园地铁站6号出口自动扶梯旁,黑底红字“ON AIR”(在广播中)捕获路人的注意。这是玫瑰坊沿街一家小店,灯箱店招显示“风筝店播”。41岁的麦磊在店门口挂上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风筝,加上其他招贴、装饰,让小店入口颇有几分艺术气息。

  “店播”谐音“电波”,麦磊是这家“日咖夜酒”咖啡店的主理人,同时担任同名播客的主播——在“电波”里,他叫“大麦茶”。“风筝店播”空间不大,麦磊相中这一个地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布局。在未装修的店铺里,他就想象着,里头的小隔间能成为播客录音室。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风筝店播”开业了,成为上海第一家播客主题咖啡店。麦磊更愿意将这方小天地定义为复合的艺术空间。上周,“风筝店播”刚刚举办又一次播客节目开放麦,是一场观影会后的各抒己见。免费开放的播客录音室时不时有其他播客预约使用,店里一面墙上正在举办明信片主题的艺术展。

  “新鲜”“有意思”,是消费的人评论的高频词。“可以感受到这家小小咖啡店的理想,祝你做成长宁区的花神咖啡。”在点评网站,记者看出了这条留言,“在广阔的商业世界,遇见各有想法的奇妙人类,真好啊。”

  在广阔上海的一个个角落,文化与商业联动的新业态不断生长,这家播客主题咖啡店正是小小缩影。

  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都能找到的“风筝店播”第一期节目上传于2024年4月,主题是“听老人们聊以前的事情”。选择从“回忆”开始这档播客,缘于一个很私人的理由。当时,麦磊经历父亲过世,将近两年出入病房,陪伴父亲最后的时光,让他对生命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触。或许,声音以及声音承载的想法,能成为一个人留存世界不被抹去的痕迹。听了好几年播客的麦磊产生了自己做一档播客的想法。在他看来,人就像风筝,有人飞得高,有人飞得远,风筝就是普通人,因此,“风筝店播”就是一档普通人讲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所长的播客。

  麦磊有多年餐饮业工作经验,开播客的同时,也想开一家自己的店。人到中年,比起“创业”,他更务实地将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做一门小生意”。做生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档普通人做的播客从零开始,最起码要保持周更以上。最好先储备8期节目的量,再开始上传更新。平台有专门对新节目的推广机会,可以上‘新星榜’,不能错过这一段时间周期。”

  播客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破圈之势。《2024播客行业报告》显示,中文播客听众数已超过2.2亿,超过八成受访用户每周收听播客时长为3天及以上。上海是播客重镇,拥有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等头部平台,也是播客线下活动最多的城市之一。去年10月,小宇宙的线下大型活动“小宇宙播客漫游日”在上生新所举办,麦磊观察潮水般聚集的人流,“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对播客文化的热爱,有了更强的信心。”

  麦磊觉得,录播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纾解、疗愈的过程。一边做播客,一边找合适的开店场地,又是年轻人的热情和青年文化的活力鼓励了他。“风筝店播”线下店开业后,麦磊将播客录音室免费开放,正是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录播客的需求,有些外地来出差、旅游的播客主播,也需要这样一个地方”。

  不过,“风筝店播”的录音室仅提供空间,不提供设备。麦磊觉得,“如果连设备都不愿意投入,一档播客可能很难坚持到底。相对短视频,播客是一种更慢的媒介,流量没那么高。在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可以结识朋友,因此来这里录过节目的人都挺喜欢。”

  在麦磊的设想中,这个与咖啡店一体的录音室,今后还可以做播客节目的直播,“播客其实是一种内容生产,音频、视频都可以转化。”

  站在玫瑰坊中庭,“咖啡店播”录音室的落地玻璃窗后,“ON AIR”的红灯闪烁,就像一个开放的播客舞台,录播客的人也成为一道城市风景。

  免费的播客录音室、读书会、观影会、展览……记者向麦磊抛出第二个问题:无论是播客还是播客主题空间都不能仅仅“为爱发电”,如何可持续运营?

  首先是咖啡和饮品,麦磊递给记者两份菜单。1.0版本的菜单就像一份报纸,翻开内页分别是鸡尾酒和咖啡介绍,下午4点以后供应的鸡尾酒与播客节目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比如“跳上海”就是第一期节目中聊到长辈童年时期在苏州河上玩跳水的有趣经历;“菊花金”出自第十四期节目,那是与主播“小胖”一起聊的魔都冷饮回忆,说到一款上海的饮品菊花晶,菜单介绍“这是中国第一款植物饮料,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上海特产,将其做成鸡尾酒,可以明显感受到白菊的甜美香味”。

  “鸡尾酒特调本身能讲故事,过去我们调酒讲的都是外国故事,通过播客节目,可以开发更多有上海文化特色、讲上海故事的饮品,是我们的特色。”麦磊说。

  其次是播客的“带货”,“挖掘一些有特色的产品,不是通过场地租赁的形式寻求收益,而是摸索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业态,形成社群,或者叫听友俱乐部,通过节目、活动与空间,把同频的人聚集起来,可能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店里一款特调“恋如雨止”来自一次同名电影的观影会,后续制作了一期开放麦播客,或许更多文化内容、更多人能够最终靠这种方式产生交集。

  去年,“风筝店播”获2024中文博客奖百大提名人时只有三位主播,现在已有七人。最早加入的“琛姐”录第一期节目时,孩子不满周岁,播客让她找回了自我表达;“90后”小胖对自己最喜欢的美食产生了更多探究热情,还去天津出差录了一期当地美食的节目。在麦磊带领下,这些兼职主播有各自兴趣的专栏,每个月至少做一期节目。店里正在举办的明信片主题展览,也是一期播客节目嘉宾带来的。

  “希望听‘风筝店播’的人能感到一些‘小确幸’,而不是越来越焦虑。焦虑、对立、争议,可能会带来流量,但不是我们这档小节目追求的。我们大家都希望记录下普通人对某样事物的钻研与热情,可能对别人起到一定的帮助,那就没白来过这趟世界。”麦磊希望,这个小小的空间能成为城市人的一个心灵角落、共享客厅。“不止年轻人,上海的老年人也很时髦。一开始,店里都是高脚椅,就是一位进店的奶奶说,没有靠背没安全感,所以现在换了一半的普通桌椅。”

  “有人说电影《好东西》‘很上海’,播客同样很具有上海城市文化特点。开这家店,是一次试验。或许未来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线上线下文化内容融合的空间。”麦磊说,“上海本来就是很多元的城市,可以容纳更多好玩的店。”

电话咨询